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困境与路径探略

点击数:418 | 发布时间:2025-02-14 | 来源:www.modelsmedium.com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中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初次提出“鼓励企业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伴随“工匠精神”被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当中,一时之间“工匠精神”也成为广受社会各行业热议的一个要紧词语。有人提出在高科技迅猛进步的今天,所有变得皆大概,大家还需要“工匠精神”吗?答案是一定的,“工匠精神”不是简单对职员技能、常识的需要,更是对员工工作热情、理想信念的需要,主张员工以自己超高的专业素养来认真对待本职职位工作,从满足顾客的切实需要出发,来对自己工作水平拓展极致的追求。其中也包括着对员工工作地位的尊重。因此,在主张“以人为本”的今天,“工匠精神”永不落伍,且极具要紧的现实意义。具体到教育行业而言,教师的工作不只在于形式上的教书育人,更在于以其专业的教师素养、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来对学生的正确价值观进行科学的引导,使高职院校所培育出来的学生成长为年代进步所需要的人才。这样来看,教师这一职业肩负着为各行业进步、国家建设培育高素质人才的要紧历史使命。因此,教师队伍综合水平建设状况已经成为目前影响高校人才培育水平的重点所在,大家需要借用“工匠精神”的弘扬,来切实提高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综合素养,使“工匠精神”所包括的工匠文化、恪尽职守等职业操守可以在教师队伍当中得到非常不错的传承。为此,大家有必要就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育工作拓展状况展开一番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1、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薪酬福利不高,缺少物质保障

    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通过教书育人来获得肯定的薪酬报酬,薪酬福利在一定量上影响着教师工作的积极性。除去基础薪资以外,公积金、社会保险等也是教师薪酬福利的要紧组成部分。近些年以来,社会经济不断飞速发展,大家的消费水平愈加高,但,不少高职院校的教师薪酬福利增长较慢。相比来讲,教师的收入等于变相地降低了。而教师为了保持生计,单纯依赖这类薪酬收入已经没办法应付愈加高的物价。特别是近些年来房价的突飞猛增,让教师的生活重压愈加大。当大家的基本生活都很难保持的时候,就或许会为了寻求更多的资金收入而劳苦奔波,教师所能采取的方法可能就是在平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外,私下为学生开设辅导班赚取外快。在这样的情况下,高职院校要想培养“工匠型”教师,是很不简单的,教师要学习更多的常识、承担更为繁重的工作,却得不到更多的薪酬报酬,自然也就没积极参与的动力。

    (二)“工匠精神”有关方面的培训较少

    要可以让教师更高效率地把常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用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来感染学生,培养学生好的思想品质,教师第一应当正确解析“工匠型”教师的意思。而培养“工匠型”教师是近些年来刚最初大力倡导和鼓励的,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平常忙于平时教学工作,并未能静下心来仔细地考虑“工匠型”教师真的的内涵,更没办法做到将“工匠精神”运用到平常的教学工作中去。非常大一部分缘由,是目前的高职院校还没完全拓展“工匠型”教师培养的工作。因为这一方面的培训比较少,而教师自己又非常难自发地组织进行培训工作,这就使得教师缺少学习的机会,也就没办法真的理解目前新型教育需要之下的“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当然也就没办法在教学工作中去践行“工匠精神”,培养拥有好品质的学生。

    (三)未能形成好的“工匠精神”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不止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对教师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举止也有着要紧的影响。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不只可以促进教师自觉地同意文化的熏陶,使其主动地学习更多的常识,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还有益于培养教师出色的职业道德精神。“工匠型”教师的培养,不止是要依赖高职院校举办的按期培训,也需要依赖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因为“工匠精神”这一教师培养目的的提出时间比较短,不少高职院校还未能来得及将这一理念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去。虽然目前高职院校在积极地拓展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但缺少了“工匠精神”的融入,也就没办法对培养“工匠型”教师形成有利的影响。

    2、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路径和方案

    (一)拟定适当的薪酬福利规范,为教师提供更好的物质保障

    近期一段时期,国家的政策和高职院校的有关规范都在不断改变,为教师提供了更好的薪酬福利,然而,相对于实质的经济进步速度来讲,教师的薪酬福利提高速度还远远落后。通过对教师薪酬福利认可度的调查不难发现,绝大部分的教师对于现在的薪酬福利依然不太认可。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承担家庭重任、需要购房买车的教师来讲,他们的薪酬远远不够支撑平时生活开销。有的高职院校出于特殊缘由,取消了原本应当是教师的福利,虽然教师的薪资看起来没降低甚至可能增多,但事实上教师最后获得的报酬却降低了,使得教师的实质收入水平有所降低。针对这样的情况,国家应当拟定更为适当的薪酬福利规范,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薪酬福利进行适合的调整,以更好的福利待遇来保障教师的正常收入,使教师不必为了生计而担心。如此,教师才可以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当高职院校倡导培养“工匠型”教师时,教师们也更想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通过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以“工匠精神”向学生传达好的思想道德观念,把学生培培养为品德高尚的人才。 (二)以“工匠型”教师培养为基础,丰富培训内容

    虽然现在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开始着手“工匠型”教师的培养工作,但因为起步晚,培养经验不足,培训内容方面比较单一枯燥。而教师在落实“工匠精神”的时候,觉得这不过是高职院校所举办的一项形式主义的培训活动,并不想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在培训的过程中,因为教师存在抵触心理,不想认真地学习培训常识,“工匠型”教师培养工作也就达不到理想中的成效。为了切实落实“工匠型”培养,通过对教师的培训使其真的学会“工匠型”教师的深刻含义,并且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践行“工匠精神”,高职院校需要丰富“工匠型”教师培训的内容。第一,应当将“工匠精神”的具体含义列为理论培训的基础,通过对“工匠精神”的仔细研读,将这一先进理念传达给教师,使其领会到其中的精髓,加深教师对工匠精神的理解,转变其教育工作理念。第二,要通过借鉴实质“工匠型”教师培训案例,让教师看到那些已经成功完成“工匠型”教师培训的成就,以这类拥有“工匠精神”的教师为榜样,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最后,要通过教学实践,持久进行“工匠型”教师的培训。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教书育人,“工匠型”教师培训的最后目的也是为了通过教师的“工匠精神”来拓展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将来走向社会后贡献我们的价值。因此,在教学工作中进行“工匠型”培训实践,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

    (三)形成好的校园文化,勉励“工匠型”教师的成长

    好的校园文化可以让教师充分感觉到高职院校的勃勃生机,可以看到周围其他教师在为了教学工作主动奉献自己,学生们为了提高我们的能力而刻苦学习,这种美好的校园文化会带给教师深刻的印象,使其为了自己可以承担这份教学工作而感到自豪。为此,高职院校应当加快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第一,高职院校应当通过持续的宣传教育,帮助全校师生树立好的思想道德观念,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用美好的人文精神来感染他们。第二,高职院校应当优化校园环境,在校园内设立名人雕塑、文化长廊等设施,从而对教师的思想行为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后,高职院校可以按期举办“工匠型”教师评比活动,选出那些积极参与“工匠型”培养并且获得肯定收获的教师,给予适合的奖励,以此来鼓励全体教师勇争先锋。

    (四)培养教师的“工匠型”进步意识

    要想达成教师的“工匠型”培养,就需要突出教师自己的主体地位。教师拥有相应的“工匠型”进步意识,才可以主动地同意有关常识的培训,才想主动地塑造我们的“工匠精神”,完成教书育人的伟大使命。因此,需要加大对教师的“工匠型”意识的培养,使其可以不断地学习新常识、磨炼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目前高职院校的“工匠型”教师培养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这一工作的正常拓展。针对这类问题,采取适当的薪酬报酬为教师提供物质保障、丰富“工匠型”教师培训内容、建设好的校园文化、培养教师的“工匠型”进步意识等路径,以更好的培养方案,促进教师“工匠精神”的形成,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地同意“工匠型”培养,提高教师的精神高度,使其有更大的动力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力资源网(https://www.dgzhou.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力资源网微博

  • 中国人力资源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